一、 导语
在上一篇主板测试中,我发现主板和主板的对比并不能体现锐龙3000系列的性能,果然AMD还是要和老对手INTEL比试比试,这次,我找来了INTEL i7-8700K+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,而他的对手是Ryzen5 3600X+技嘉AORUS AX370 GAMING K5主板。
选i7-8700K来对比的原因是他们的核心和线程数是一样多的,都是6核12线程,这样在测试中方便对比,不会出现谁的核心多谁的线程多等差异情况。
那么这两块主板都是比较高端的系列了,但我这块X370主板和之前测试的X570 AORUS PRO主板在一些方面还是有些差距的,可能不能完全激发R5-3600X的性能,不过对比还是要对比的,所以这次对比为市面上两家CPU大厂的性能对决:INTEL i7-8700K VS AMD Ryzen5 3600X。
二、配置细节
1. 全家福
那么依次介绍下,从左到右分别是海盗船CX500M电源,金士顿480G SSD HyperXFury雷电,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,技嘉RTX 2060 GAMING OC PRO 6G,金士顿骇客神条DDR4 3200 8GX2,技嘉AX370-GAMING K5主板,酷冷至尊ML120L RGB。
2. 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
Z390主板的CPU底座和AMD主板的CPU底座并不相同,因为INTEL的CPU采用的是LGA封装,主板则担任了提供针脚的工作,而AMD采用的是PGA封装技术,针脚都集中在CPU有,装入主板是只要对准方向插入主板的针孔就好了。
这块技嘉的Z390 AORUS PRO WIFI也对内存插槽进行了“RGB”处理,在插槽旁加了RGB灯条,看来技嘉的产品都挺和我胃口的。
整个供电模块也很给力,12+1相数字供电,给INTEL的K系列CPU超频是完全够用的,整个散热模块从视觉上就充满了给力感,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散热模块下的散热热管。
第一个M.2接口自带了散热片,看来是技嘉的惯例,前两个PCIE插槽进行了金属加固,放置显卡断裂跌落等意外,南桥的AORUS标志也让朴素的散热添加了一股RGB感。
这是JS朋友的i7-8700K,磨得都看不清字了,看来是经过不少磨练啊
3. 技嘉AORUS AX370 GAMING K5主板
虽然上篇介绍过了这块AORUS X370 GAMING K5主板,但还是要简单的介绍下,对比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,这块X370主板的供电也毫不含糊,10相供电也能让锐龙系列完成超频等操作,散热模块也足够应对供电上的热量。
熟悉的内存灯条,跟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一样的RGB灯条
3条PCIE插槽都进行了金属加固,可惜的是M.2接口并没有搭配散热片。
这是两块主板的接口,Z390 AORUS PRO WIFI主板跟AORUS X370 GAMING K5主板的USB接口还是很多的,足够满足所有用户的基本需求了,而Z390 AORUS PRO WIFI则多出来的两根WIFI天线接口,拓展性更强。
4. 技嘉RTX 2060 GAMING OC PRO 6G
依旧是我的老搭档——技嘉RTX 2060 GAMING OC,三风扇规格散热基本不用担心热量会不会过高的问题,整个外壳反光让显卡看起来更有质感。
因为三风扇的外表,让颜值中规中矩,但这也延长了RGB的长度,侧面的”GIGABYTE”和“GEFORCE RTX”可以为你的夜晚添加一丝高贵,而且在这外表下,依旧隐藏着不弱的性能。
5. 金士顿骇客神条DDR4 3200 8GX2
这两条金士顿骇客神条是朋友测试的平台,DDR4 3200 8GX2,满足两块主板的最高内存频率容量。
6. 酷冷至尊ML120L RGB水冷
这次只是默频测试,所以就拿了这个酷妈120水冷来进行测试,如果需要超频的话估计要上240水冷散热才能压得住。
三、 性能测试
接下来就是i7-8700K和Ryzen5 3600X的强强对比了,价格方面,i7-8700K会比Ryzen5 3600X贵上300左右,那么作为都是6核12线程的CPU,究竟是谁能更强一点呢
1. CPUZ
在默频状态下,R5-3600X和i7-8700K单核成绩基本是一个水平,多核的话则是R5-3600X占了较大的优势,比i7-8700K强了百分之八左右。有趣的是,R5-3600X的电压是1.44V,而INTEL只有1.25左右,如果英特尔也上到1.4V,那或许又是另一个成绩了,但能不能超还是得看U的体质,而且费时又费力,不过锐龙这种自动帮你超好频,省去自己超频的操作倒是挺方便玩家的,那是好是坏,就因人而异了。
2. 国际象棋、R15
两个CPU在国际象棋跑分中并没有很大的差距,整体实力都处于一个水平。
R5-3600X R15跑分成绩
i7-8700K R15跑分成绩
在R15跑分中,R5-3600X的成绩比i7-8700K高了14.8%左右,单核跑分分数则没有很大的数据差距,看来在R15这里,R5-3600X还是略胜一筹。
3. 内存测试
R5-3600X内存测试
I7-8700K内存测试
内存延迟上,I7-8700K占了较大的优势,延迟上比R5-3600X低了35%左右,因为ZEN2的架构原因,内存的写入降低了差不多一半,但官方宣传不影响性能,而在缓存速度上,因为AMD采用了大缓存和ZEN2架构的原因,速度也近乎翻了一倍,总而言之就是打游戏更快了。
4. 3Dmark
R5-3600X+RTX 2060 3Dmark
i7-8700K+RTX 2060 3Dmark
在同一张显卡——技嘉RTX 2060 GAMING OC PRO 6G的测试下,3Dmark的Time Spy中,显卡分数上R5-3600X领先了一点,CPU分数上则是i7-8700K领先,约为5.7%,整体分数也是i7-8700K领先一点,不过差距可以忽略不计。
三个测试下来,i7-8700K都以微小的优势胜出,但差距都是那种忽略不计的水平,都属于测量差值范围内,处于同一水平。
两台机器在测试3Dmark时的整体功耗基本在270左右,峰值也处于285左右,处于同一水平。
四、 游戏测试
与上次一样,这次测试的依旧是三个游戏,分别是CSGO、PUBG和怪物猎人:世界,不过这次屏幕我换成了4K屏,所以在CSGO和PUBG(绝地求生)中,会采用4K的分辨率进行测试。
1. CS:GO
在4K的分辨率下,全部设置为最高,打开机器人训练的荒漠迷城,进行同一路线的跑图,录制120秒的帧数变化。
在4K的CSGO运行中,R5-3600X在全部帧数上获得了微小的胜利,看来R5战i7不是梦想,而是现实了。
2. PUBG(绝地求生)
在4K分辨率,设置最高的情况下,在训练场进行射击和跑动,测试120秒内的帧数变化
在吃鸡测试中,整体帧数波动比较平稳,两者差距基本没有,不过在4K分辨率下,这个配置跑出来的帧数只是可以玩的水平,要想畅玩还是得降低画质。
3. 怪物猎人:世界
因为这套配置跑不动4K画质下得怪物猎人,所以我使用了1080P跟最顶级画质来测试,地点依旧是古代树森林,选择古代树营地,在树上以相同路线奔跑测试。
整体测试下来差距依旧不是很明显,两套配置并没有非常大得差距存在,平均帧数都在70以上,看来锐龙的游戏性能终于不再被人诟病了。
五、总结
在这次R5-3600X对比i7-8700K的测试中,R5-3600X以微小的优势获得了胜利,达成了R5战i7的成就,在功耗方面也是势均力敌,因为单核性能增强以及缓存变大的原因,可以看到很吃单核性能的CSGO也倾向于R5-3600X,而且R15和CPUZ的跑分也证明了不仅单核强劲,多核更加强劲。而怪物猎人也只差了1.5帧,是属于差距范围内,因为这1.5可能是显卡或者地图地图变化等因素造成的。但差距最大的就是INTEL的内存延迟相比Ryzen系列CPU会显得很低,在这方面AMD还是不及INTEL的。
这几轮测试下来,完全可以证明如今的R5-3600X确实可以战平i7-8700K了,且R5-3600X依旧时比i7-8700K要便宜上几百块的,这一对比还是得喊一句AMD!YES!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浇一盆冷水,要知道AMD是使用7nm技术才在功耗和性能上与英特尔的14nm技术打平,如此看来也并不是完全的胜利,在未来的发展中,INTEL还是很有希望甩开AMD的。
不过也是这次测试,证明了在游戏性能上,AMD已经赶上,甚至有一小点超越了INTEL,也证明了AMD在CPU行业重新回到与INTEL一个水平,毕竟只要有竞争,收益的都是消费者,没人不喜欢价格又低性能又高的产品。那么这次测试就到这里结束了,虽然AMD并没有拉开很大的距离,但从性价比来说,这次锐龙三代在如今还是不错的,想必INTEL的压力也很大,期待INTEL的10代CPU,只要不挤牙膏,那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。
我更喜欢AMD
值得关注下锐龙3000系列的。
锐龙性价比比较高一些。
这个测试很详细,值得了解一下。
这样一对比就知道三代锐龙不简单
AMD性价比上做得挺可以的
三代锐龙我也挺看好的。
前来围观 一下。
三代锐龙果断是不错的,支持一下。
值得了解一下,哪个更好一目了然
技嘉主板还是挺好的。
锐龙与酷睿对比最好不过了。
赞一个,挺不错的分享。
AMD与英特尔的竞争很好,有利于消费者。
INTEL的压力很大,这样对我们消费者也是好事。
看来锐龙3600X还是挺给力的
对比得挺详细的,支持。
看来已经赶上酷睿了。
只要不挤牙膏总是有进步的。
这是啥
支持AMD